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保证考试结果有效、公平、公正,使考试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特制定试题库建设暂行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一)试题库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适应大众化教育的需要,依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努力适应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
(二)试题库应有助于反馈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评价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激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命题教师要积极为建设科学、合理、实用、高质量的试题库而努力工作,献计献策。命题既要考虑近期的使用,也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
(四)鼓励考试方式改革。
二、试题库建设基本原则
(一)试题库按课程建设,按考试课程名称进行管理;以单一考试题为组成单元,设置篇、章,按章出题(章为保存题目的单位),淡化知识点,体现整章内容的综合考核;设置自动组卷功能,按预先设计的试卷布局模式组成考试试卷。
(二)考试命题应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围绕课程教育目标,体现本课程(环节)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突出核心内容,兼顾概念、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体现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试题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减少单纯对知识记忆性的考核。
(三)出题要求
1. 覆盖面:考核内容要覆盖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分布合理。
主要内容一般应占总分数的70%;重要内容和关键知识的应用,一般应占总分数的30%,且有较多的题量和分值体现。
切忌出偏题、怪题或在学术上有争议的题目;非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在理论考试中应含有实验课内容的题目。
2. 题型:题型的选择要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具体考核目的、考核内容、考试方式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由课程负责教研室确定,但每种题型中各题的分值应一致,以便于组卷。
试题的题型包括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参考题型包括判断改错题(判断并改正错误)、选择题(单选题或多选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案例分析题(或材料分析题)、设计题、证明题。原则上不使用名词解释、填空题等题型。
组成的试卷中,题型应尽可能多样化,各个试题要互相独立,避免互给提示;同一试卷内不能出现相同内容的试题。每份试卷应有5种或5种以上题型;主客观试题比例建议为主观题:客观题=4:6。
3. 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试卷要有合适的难易度及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三基”部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综合部分和提高(扩展)部分都应占有一定的比例;考核成绩一般应呈正态分布。
难度分布建议比例:65%为易题和基本(中等)题,25%左右为提高、综合题,10%左右为较高难度和深度试题。一般试卷建议平均难度为0.5~0.6。
4. 题量:每套试题的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的时间按120分钟执行;试卷题量应适度、恰当并应与考试时间相匹配。
5. 答案与评分标准:每份试卷命题的同时,应有标准答案(客观性试题)或参考答案(主观性试题)及评分标准。每道试题要标明分值、解题步骤和相应的采分点,评分标准明晰、规范、合理。多解的题,要尽可能全部列出其答案及评分标准。主观性试题要编写答案要点,每个要点和计算、证明等题的每个步骤都要标明得分,给分值最小为0.5分。
6. 表述:试卷应按照专业规范(专用术语、通用符号和单位等)清晰、准确表达,题意明确,文字通顺、标点符号正确;试题内容要保证试题不出现政治性、学术性错误。
7. 格式:试卷应采用学校规定的统一式样,完整填写相关栏目,打印清楚。题目内容、答案、备注等采用word文档格式(选择左对齐)。
(四)试题库的建设范围
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学科选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
专业任选课、少于30学时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考核不建设试题库。
按规范化要求,教学大纲相同、学时相同或相近(教学周相差一周以内)的同一门课程应使用同一套试题。
(五)试题库的题目数量:每门课程要求的试题数量,按考试题型,以不重复出现组题十套以上为基础数。系统总题数一般在300~500个左右(或每门课程命题量按每学时能达到1:10的比例),组成的每套试卷的题数一般应在25~40个左右。
三、试题库说明
(一)试题库结构(试题编码详见附件1编码表)
试题库结构
| 说明
| 参考题型及参考分数
|
(综合类题目涉及2个或2个以上
知识点)
| 客观题部分(占总分数的60%)
⑴教学要求度1、2
⑵易题35%,中等题25%
主观题部分(占总分数的40%)
⑴教学要求度3、4
⑵中等题5%;较难题20%;难题15%
| 01题(单选题1分或多选题1.5~2分)
02题1~2分
03题3~5分
04题3~5分
05、06、07、08、09题(中等题或较难题)5~10分
10、11、12题(难题)10~15分
|
注:名词解释、填空题等题型原则上不使用。
(二)编码说明
试题编码参照下面表格进行。试题编码详见附件1编码表。
编码位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试题编码
|
|
|
|
|
|
|
|
|
|
|
编码种类
| 内容相关码
| 教学
要求度
| 题型
| 难易度
| 题号
|
篇
| 章
| 内容
|
四、试题库建设方法
(一)各学院成立试题库建设、审核、管理领导机构
各教研室按课程归属,由课程负责人负责。
每门课程的命题教师应由本学科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一般3~5人。其中,由教研室确定一名主命题教师(负责组织本课程命题,制订命题方案实施细则、分配任务、审题、组配试卷、审查试卷等)。
(二)制订命题方案、分工命题
1. 主命题人(命题组)学习和研究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对试题的难易程度、题型及数目、题量及分数在各部分中的分配比例、考查的重点及其他要求进行总体设计,制定命题计划。
命题计划应包括:
(1)试卷布局设计。包括每份试卷包含的题型种类,题型的难易度、每种题型的数量分布及单题得分;确定题目的分数分布。
格式与样例(试题编码详见附件1编码表)
大题号
| 题型
| 难易度
| 题目数
| 单题得分
| 大题总分
|
一
| 01
| 1
| 10
| 1
| 10
|
二
| 02
| 1
| 10
| 2
| 20
|
三
| 03
| 2
| 10
| 3
| 30
|
四
| 05
| 3
| 1
| 5
| 5
|
五
| 06
| 3
| 2
| 10
| 20
|
六
| 10
| 4
| 1
| 15
| 15
|
合计
| 6种
|
| 34
| —
| 100
|
(2)考试蓝图设计(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即为考试蓝图,编制试卷的依据。它详细反映出一套试卷的知识内容分类(按篇章统计)、教学目标层次、题型、难度、分数的分配。以章为单位出题,淡化知识点,注重知识的综合化。
知识内容分类:指知识内容的详细划分及其应占的比重(“权重”),它由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知识内容的重要程度、所占学时数及其它因素确定。不同的知识内容用内容相关码加以区别。知识内容应占的比重要按教学目标层次详细分解到各层次。
教学目标层次: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参考布鲁姆的六层次模型,由六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构成,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组成。不同学科、课程可以根据学科、课程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目标层次决定试题的难易度、题型及分数、题量。
双向细目表按章统计各章的限定分数(每章所有内容所占比重之和)。
下表为双向细目表的一般格式。
篇
| 章
| 内容
| 内容
相关码
| 教学目标(拟定分数/题型)
| 合计
| 章内限定
分数
|
记忆
| 理解
| 运用
|
应用
| 分析
| 综合
| 评价
|
第
一
篇
| 第一章
| 内容1
| 1011
|
|
|
|
|
|
|
|
|
内容2
| 1012
|
|
|
|
|
|
|
|
内容3
| 1013
|
|
|
|
|
|
|
|
第二章
| 内容1
| 1021
|
|
|
|
|
|
|
|
|
内容2
| 1022
|
|
|
|
|
|
|
|
内容3
| 1023
|
|
|
|
|
|
|
|
第三章
| 内容1
|
|
|
|
|
|
|
|
|
|
内容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二
篇
| 第一章
| 内容1
| 2011
|
|
|
|
|
|
|
|
|
内容2
| 2012
|
|
|
|
|
|
|
|
第二章
| 内容1
| 2021
|
|
|
|
|
|
|
|
|
内容2
| 2022
|
|
|
|
|
|
|
|
内容3
| 20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注——题型以题型代码表示:01一般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02判断题(要判断正确与否并改正错误);03计算结果选择(或判断)题;04证明题关键步骤选择(或判断)题;05计算题;06证明题;07论述题;08作图题;09实验题;10综合题;11案例分析题(或材料分析题);12能力测试题。
教学目标六层次对应的试题难易度、题型及分数、题量等应与试卷布局设计相一致,可以参考下表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 难易度
| 教学要求度
| 参考题型
| 参考分数
|
记忆
| 1(难度系数>0.85)
| 1
| 01、02
| 1~2
|
理解
| 2(难度系数0.60~0.85)
| 2
| 03、04、05、06、07
| 3~5
|
运用
| 应用
| 3(难度系数0.20~0.60)
| 3
| 05、06、07、08、09
| 5~10
|
分析
| 3(难度系数0.20~0.60)
| 3
| 05、06、07、08、09
| 5~10
|
综合
| 4(难度系数<0.20)
| 4
| 10、11、12、13
| 10~15
|
评价
| 4(难度系数<0.20)
| 4
| 10、11、12、13
| 10~15
|
2. 主命题人根据双向细目表的内容分量和试题数确定命题量,给命题教师分配任务,确定完成时间,分头进行。
(1)按命题计划,根据试卷的整体布局,做好试题的选材与立意;
(2)设置假设与提问,构筑具体的题目,作为试题的模坯;
(3)对模坯试题及其各种可能的解答,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反复修改和锤炼,围绕试题的科学性、适纲性、有效性、严谨性等项要求,从试题结构、考查功能和试题陈述以及评分标准的制定等诸多方面,进行认真的讨论和探究,逐步形成若干方案供选择;
(4)编制试题的答案及评分标准,并检查试题的质量;
(5)对编出的试题逐道审查、修改和筛选,使其科学,合理,准确。同时,注明各备用试题的相关参数(详见附件1试题编码表)。
(三)审定试题
由主命题教师负责,组织命题教师对试题按总体设计要求进行逐题审查、筛选、改造、定性,然后由教研室主任组织教研室有关人员进行最后审核定稿。填写“试题库题卡”,做到一题一卡。
试题库试题卡编号
篇
|
| 章
|
|
题型
|
| 满分值
|
| 估计时间
|
| 估计难度
|
| 教学要求度
|
|
试题编码
|
|
|
|
|
|
|
|
|
|
|
试题: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编制人
|
| 审定人
|
| 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此表大小可任意调整;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表内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
编写试题成卷办法及使用说明书,组织样卷,进行样卷审核。
主命题人负责按总体设计要求组织1~2份标准样卷,教研室聘请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从整卷出发,对样卷的整卷试题逐一进行审查:
1. 查各套样卷的题量、题型是否相同?难度标准是否一致?是否做到等质、等量、等效?
2. 将试题搭配成卷之后,由一位命题人对全卷试做一遍,并记录解答的时间。
审查命题教师试做全卷的时间,是否为考试规定答卷时间的1/5~2/5?
3. 审查试题的覆盖面、重点、难度、题型、题量、答案和评分标准、表达、格式等(参照附录2)。
审查组提出书面的审查意见,由主命题人组织命题组根据审查意见对试题进行细致、认真的修改和调整,最后送主管领导审核。
(四)试题入库
命题组负责将所有通过审核的试题,按试题库规定格式录入系统。
五、试题库验收、评审
试题库建设实行审核、验收评审制度。
(一)审核制度:各学院试题库的建设实行“命题人—审题人—教研室主任—院长四级审核制度”,教务处负责形式审查和工作指导。
(二)验收评审制度:试题库建设完成后,由各学院和教务处参照“试题库验收、评审评分指导性意见”进行验收评审。
六、试题库管理与维护
(一)试题库课程:建立了试题库的课程,其试题库管理、系统维护由教务处负责,试题库更新由出题教师负责。
考试命题由教务处组织教研室主任组题。
(二)非试题库课程:不建设试题库的课程,考试命题工作由任课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每门课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同一水平命题两套(A、B卷)。如果考试课程考核采用非试卷方式进行的,应在考核前两周完成考核的计划、内容、方式、评分准则等的制定,并报教务处审批。
七、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本办法自颁布日期实施
附录:
1. 试题库编码表
2. 试题库验收、评审评分指导性意见
附录1
试题编码表
编码名称
| 编码方法
| 编码说明
|
内容相关码〔同一内容的试题可用不同题型、不同提问角度重复出现,但不允许在同一张试卷上重复出现,这批试题称为相关试题,以内容相关码加以区别。相关码用四位数字表示。同一内容的相关试题填上同一个相关码,不同内容的相关试题应填上不同的相关码。相关码的编码以篇、章、知识点为依据〕
| 篇
| 0(一位)
| 不设篇则标记为0
|
1
| 第一篇
|
2
| 第二篇
|
…
| …
|
章
| 01(两位)
| 第一章
|
02
| 第二章
|
…
| …
|
10
| 第十章
|
…
| …
|
内容
| ×(一位)
|
|
教学要求度
〔指该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程度(或指本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地位)〕
| 1(一位)
| 要求了解的内容(属低要求)
|
2
| 要求熟悉的内容(属中等要求)
|
3
| 要求掌握的内容(属较高要求的重点内容)
|
4
| 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内容(属高要求的重点内容)
|
题型
(是用来规范试题以何种方式向考生提问?又要求考生以何种方式进行解答?将解答如何表示?以及规范评分方法的一种试题的外部特征)
| 01(两位)
| 一般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单选题注意选择的唯一性)
|
02
| 判断题(要判断正确与否并改正错误,有的还要说明理由)
|
03
| 计算并选择(或判断)题
|
04
| 证明题关键步骤选择(或判断)题
|
05
| 计算题
|
06
| 证明题
|
07
| 论述题
|
08
| 作图题
|
09
| 实验题
|
10
| 综合题
|
11
| 案例分析题
|
12
| 材料分析题
|
13
| 能力测试题
|
难易度
(表示一道试题的难易程度)
| 1(一位)
| 容易题;难度系数>0.85
|
2
| 中等题;难度系数0.60~0.85
|
3
| 较难题;难度系数0.20~0.60
|
4
| 难题(综合类题目);难度系数<0.20
|
题号
| ××(两位)
| 以同一内容相关码下出现的题目次序排列
|
附录2
试题库验收、评审评分指导性意见
一、试题库验收、评审评分标准
项目
| 权重
| 项目说明
| 等级标准
| 评价等级*
|
A
| C
| A
| B
| C
| D
|
N1
覆盖面
| 20
| 命题范围要覆盖课程的基本章节、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
| 命题范围覆盖课程基本章节的知识点
| 命题范围覆盖课程基本章节知识点的80%
|
|
|
|
|
N2
重点
| 20
| 命题涵盖了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 重要内容有较多的题量和分值体现
| 试卷命题重点不突出
|
|
|
|
|
N3
难度
| 20
| 试卷库中出的每一套题,难度、信度、区分度合理
| 60%为较易和基本(中等)题,30%左右为提高、综合题,10%左右为较高难度和深度试题
| 在以上比例基础上偏高或偏低15%
|
|
|
|
|
N4
题型
| 10
| 试卷题型应尽可能全面、丰富,主观题型较多
| 每份试卷题型有5种以上(不含5种)
| 每份试卷题型有4种
|
|
|
|
|
N5
题量
| 10
| 试卷题量应适度、恰当。
| 90%学生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答题
| 70%学生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答题
|
|
|
|
|
N6
答案和评分标准
| 10
| 试卷应包括试卷主体、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 每份试卷均附有明晰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不明晰
|
|
|
|
|
N7
表达
| 5
| 试卷应按照专业规范清晰表达
| 命题题意明确、语言精炼、文字通顺、表达清晰
| 表达基本清晰,欠规范
|
|
|
|
|
N8
格式
| 5
| 试卷应统一格式
| 采用学校规定的式样,完整填写相关栏目
| 采用学校规定的式样,相关栏目填写较完整
|
|
|
|
|
*评价等级系数:A=1;B=0.8;C=0.6;D=0.4。综合评分=∑权重×评价等级系数
二、验收评审意见
验审小组依据验收、评审评分标准对样卷进行评审,给出综合评分。上述任何一项得分为D的,或综合评分不到60分的,为不合格试题库;综合评分为80分以上的为合格试题库;综合评分80分以下60分以上的为仍需补充、完善的试题库。
评审完毕后要填写评审意见,见下表。内容包括对该试题库8个方面的评价,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并对该试题库能否应用明确表示意见,达不到合格试题库要求的,需返回命题组修改后再验收。
系统名称
|
|
所在学院
|
| 建库时间
|
| 完成时间
|
|
负责人
|
| 参与人员
|
|
1.覆盖全面20分
|
| 2.重点突出20分
|
| 3.难度适度20分
|
|
4.题型丰富10分
|
| 5.题量适度10分
|
| 6.答案与标准10分
|
|
7.表达规范5分
|
| 8.格式统一5分
|
| 综合评分
|
|
验
收
小
组
综
合
评
审
意
见
| 学院(教务处)盖章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